热线电话:400-6263-603
搜索
作者:南丁健康

得了糖尿病还能长寿吗?

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时,心情都会受到影响,觉得糖尿病是不治之症,自己也不会再健康长寿,甚至有些人会因此产生轻生的念头。其实糖尿病患者是否能长寿,关键取决于您的做法。


1、不长寿的做法——不接受治疗

您身边是否有发现糖尿病而不接受治疗的患者,他们会觉得糖尿病并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,从而不会过多的关注糖尿病。持续的高血糖会在不知不觉中,侵蚀您全身的大小血管及神经,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,这些并发症已经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、致死的首要因素。

糖尿病与心脏病

糖尿病性心脏病具有发病率高、起病隐匿、症状不典型、发病严重、预后差等特点。糖尿病患者无痛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,会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。

糖尿病与脑卒中

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,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减低,引起体内糖、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,脂代谢紊乱会加速动脉硬化。

糖尿病与神经病变

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长期高血糖可使神经缺血、缺氧进而逐渐造成神经损伤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涉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经,其中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较为常见。

糖尿病与肾病

糖尿病肾病是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,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(微量白蛋白尿),逐渐进展至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,最终发生肾衰竭,需要透析或肾移植。

糖尿病与眼病

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,在20~74岁成人新发失明病例中,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因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、高血糖、高血压和血脂紊乱。

糖尿病与足病

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,重者可以导致截肢。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。糖尿病足病的基本发病因素是神经病变、血管病变和感染,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组织溃疡和坏疽。

112.jpg

2、不长寿的做法——只靠降糖药控制血糖

一些糖尿病患者知道得了糖尿病要用降糖药物,但忽略了饮食、运动、血糖监测等工作。如果糖尿病患者仅依靠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,那么可能会导致血糖不稳定,如果每天的血糖波动过大,相对于持续高血糖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会更大。

A、 血糖波动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

血糖波动会造成血管内皮功能紊乱,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。研究表明,平均血糖波动幅度≥3.4mmol/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。

B、血糖波动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

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、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。血糖波动刺激上述过程,加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程。糖尿病患者常见病症如糖尿病眼病、糖尿病肾病。

C、血糖波动引起假性低血糖

当您的血糖水平快速降低时,即使没有降到3.9mmol/L以下,您也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。例如,如果您的血糖值由18mmol/L快速降到9mmol/L,您可能会感到冰冷或开始出汗等低血糖症状。

113.jpg

3、长寿的做法——科学管理血糖

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够做到科学管理血糖,那么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,就可以享受健康生活,甚至可以做到比普通人更长寿。

糖尿病患者科学管理血糖需要用好“五驾马车”,包括糖尿病教育、病情监测、饮食治疗、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。

在“五驾马车”中,五匹马劲往一处使,朝着一个方向拉车,即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,才能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。

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、运动、药物控制等多个方面积极控制血糖,不仅可以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,还会规范糖友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,如健康饮食,不吸烟酗酒,坚持体育锻炼、不熬夜、维持良好情绪等,因为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,糖尿病患者也许会比普通人更加健康长寿。

111.jpg




分享到:
重庆南丁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,
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链接。